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高精尖中心”)是北京市新一轮高精尖建设获批的第一家单位。建设目标是打造北京乃至国家数字经济可信安全底座的基石,为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高质量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高地服务。按照北京市和北京教委的要求,中心实行“一体两翼,前店后厂”的有组织研究模式。“前店”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完成平台开发、实验验证和成果转化等研发工作,“后厂”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多所高校完成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将聚焦和破题区块链体系安全、动态自适应、节点与效率双百万和可信与不可信环境下数据安全可信流动等区块链和隐私计算面临的世界核心技术难题,以保持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理论和技术的领先性。
高精尖中心依据《北京市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借鉴DARPA的组织结构,建立扁平化且高度有效的组织架构,包括: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办公会、长安链学术技术委员会、运行管理委员会、研究生培养领导小组、公共服务与设备管理委员会、综合事务办公室、知识产权代码平台、基础与前沿研究中心、长安链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工程中心。(如图所示)
理事会是高精尖中心建设与运行的管理和决策机构。理事长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王云鹏担任。其职能主要包括:听取高精尖中心和学术委员会的专题报告;指导并批复高精尖中心的总体发展规划;审议并批准高精尖中心的主要机构设置;聘请高精尖中心主任等主要负责人;督导高精尖中心的建设进展与成效等。
高精尖中心主任经理事会授权,主持高精尖中心发展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各项事务,落实既定的建设任务,统筹人财物各方面资源,带领中心全体成员开展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任务,保障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
学术委员会是高精尖中心发展战略咨询和评估的学术机构,主要邀请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顶尖研究机构负责人、学术组织领导者、高精尖中心主任等担任委员。其职能主要包括:指导和建议高精尖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与建设方案;发现和推荐高精尖中心发展需要的国内外顶尖人才与优秀青年才俊;评估核心岗位应聘者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评估核心成员的研究计划和成果水平;评估高精尖中心的建设成效和整体水平;向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和科技奖励机构介绍并推荐高精尖中心研究成果等。
长安链学术技术委员会负责为长安链的技术发展提供战略规划和建议;为长安链的应用开发和部署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制定长安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长安链的标准化进程。
运行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管理和协调高精尖中心的各项事务,确保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评估和监督高精尖中心的各项事务,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高精尖中心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整体发展战略和研究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和规定;统筹指导高精尖中心开展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交流和学位评定等工作。
公共服务与设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并执行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高精尖中心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公共设备的采购、监督管理、运行维护和报废处理等工作。
综合事务办公室负责统筹管理高精尖中心人事、财务和日常行政工作;组织硕博研究生招生和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等相关活动;管理和维护高精尖中心固定资产;管理高精尖中心公共关系,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协作;统筹高精尖中心对外宣传相关工作。
知识产权代码平台负责建立和完善高精尖中心知识产权代码相关管理制度;统筹高精尖中心知识产权(论文、专利、著作权、代码等)的申请、审查、登记、保护与管理;协调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基础与前沿研究中心负责研究和攻关区块链、隐私计算、复杂网络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与数据安全、web3.0与元宇宙、算力与网络最优调度等前沿方向的核心技术难题。
长安链技术研发中心负责研究和攻关长安链的核心技术难题,与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合作完成长安链相关年度项目,研发长安链相关的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开源平台。
产业工程中心负责完成产学研相关项目,实现高精尖中心设定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目标,推动科研与产业的融合与发展。